第十四章 新楚内治(二)(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ps:可能因为包含太多人体素质之类的话,系统不让再书评区发,我就这里说下,希望草上飞朋友能够看到。

回复草上飞朋友:说下饮食问题,其实我在书中说法有错误,但我不想拓展,所以使用了一个习惯性误导概念。民族身体差异是属于自然进化现象,汉人和欧美的差异是属于长期自然气候影响导致的,也就是说因为食物导致体质变化是不够全面的,本质上说是因为自然因素导致每个民族选择食物的不同,进而引发身体素质的差异,使人适应在特定自然环境的生存。当然,吃高蛋白的牛肉对身体发育确实比猪肉好点,但环境使我们不需要那么高热量的食品,或者说南亚大陆架地区气候迫使我们选择吃猪肉而不是牛肉。)

无论怎么说,楚地的生产力确实比北方提升了很多,现在楚地的百姓耕种多采取牛耕,南方一些人口稀松的地区则采用马耕。

各商社坊布织绫用的是马钧发明的十二蹑织绫机,磨粉椿米用的是水磨和驴磨,在扬州沿海地区更是推广了风磨,畜牧业开始在每郡都有扩大,将多余的畜粪和城市居民遗下的废粪结合稻草、麦秆发酵生成农肥,商社将农肥晒干制粉,运到各地去卖,这种农肥的出现促进了楚地粮食的进一步增产。

自交州回来的商人带回了棉花,这时越南一带的人已经从印度半岛引进了亚洲棉,亚洲棉早熟,产量不是很高,但抗病、抗虫、抗涝、抗旱的能力都很强,即使在多雨地区烂铃也很少,可以在大汉各地推广,不像后期国际上流行的陆地棉和海岛棉都比较适合在少雨的新疆一带种植。

汉人一直以来都比较倾向使用麻皂,因为棉花的加工比较困难,在早期不是每户都能自纺成布,也因为这个缘故,中国的百姓一直以来都呈现出农民同时兼任手工业者的局面,而和欧洲的农民同时兼任畜牧业的情况不同,当然也主要因为气候因素不一样。

为了实现农民和手工业脱离,刘协大力推广棉花,尤其在凉州、西域着重推广扶持,种植棉花剩下的棉籽和棉叶还用来喂养牲畜,使凉州部分地区的畜牧业不再和以前一样依靠游牧,方便凉州的管理。

ps:有人会说棉籽可以榨油,我告诉你,我吃棉籽油过敏,而且过敏的很厉害,当时的工艺是没有办法处理的,单胃动物最好不要吃,但牛、马吃这个还算不错的。

在凉州武威设置棉纺司,在当地设置凉州棉纺商社,雇用中原劳工在当地进行棉花的纺纱织布工作,然后再通过汉中运送到南方。

运送导致的成本增加由朝廷出钱抵消,这也算是最早的农业补贴吧,而凉州在大量出产棉花和畜牧业提升之后,渐渐摆脱了贫困,仅靠百姓种植棉花的钱就可以购买足够的粮食生活。

对于手工业的统管也逐步加大,尽力不让农民过多从事手工业,而同时将官田按县分化出农场,推广农牧结合,在种田的同时蓄养牛羊马驴,缓缓改变农民只养猪的做法,虽然几年内无法促使百姓偏向吃牛肉而不是猪肉,但也必须长期执行下去,毕竟饮食上的偏差确实导致汉人的身体强度要弱。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