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进抵长安 声贯全城(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未央宫。

长安自西汉末被一把火烧个精光,便就此荒废下来,虽然头顶西都之名,却连关东州郡大城,亦是比之不上,董卓迁都长安,不舍钱财修缮宫室,况且数历政变,喋血宫室,把这帝宫未央,衬托得更加没落,就如当今破败不堪的大汉国。

未央宫内殿,杨彪手捧书卷,为天子刘协解释《尚书》经义,见天子年纪虽小,理解通明,心中甚是欣慰。杨彪今年五十有一,身量颇高,容貌俊伟,气质清雅,其乃当代弘农杨阀阀主,家族算上他本人,已是四世三公,父亲杨赐、祖父杨秉、曾祖杨震先后成为太尉,居三公之首,而三年前,杨彪以四十八岁之龄成为大汉国司徒。

三公多有名而无权,却是宰相之尊,百官之首,世祖光武中兴汉室以来,登三公者多为五十岁以上,杨彪年四十八即登司徒之位,是名副其实的“黑头公”。如果不出意外,杨彪异日必登太尉之职,完成大汉国空前绝后的四世太尉伟业。

弘农杨阀,天下人望丝毫不逊汝南袁氏,然则与袁绍、袁术兄弟出奔京师,立足关东,振臂高呼,声讨董卓不同,杨彪没有兴趣参与其中,兢兢业业在京为官,盖因家风如此,再则杨阀的根基在关中,讨伐董卓,动力不足,又易受钳制。

杨彪虽然一直冷眼旁观,不过依然默许不少杨氏子弟投奔袁术门下,比如袁术麾下后将军长史杨弘,一来袁术是他的妻弟,身为姐夫帮衬一把自是应该,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两面下注,确保日后无论谁主政权,杨阀的利益都不会受到影响。可惜天下走势,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转眼间董卓暴亡长安,袁术亦无振奋之举,倒是韩遂、盖俊,后来居上,先后杀入三辅,开启第二轮权力之争。

杨彪微微摇摇头,乃收敛心思,专注经义,为刘协一一详解。杨彪之父杨赐是先帝刘宏的老师,如今杨彪又为天子之师,家族两代帝师,荣光之盛,天下罕至。

一串凌乱的足音突兀响起,杨彪停下话语,皱眉向门望去,不久侍中杨琦、马宇二人映入眼帘。杨琦也是杨震曾孙,与杨彪同辈,历来以忠直著称,昔日汉灵帝问他:“我比之先帝何如?”杨琦回答:“陛下之于恒帝,犹虞舜比德唐尧。”潜台词自然是不及先帝,引得汉灵帝大为不悦。马宇则是扶风马阀子弟,太尉马日磾族子,亦有名声,为关中名士之流。

杨彪见二人行色匆匆,面露讶色道:“何事这般作态?”

杨琦英俊面庞带着一抹复杂之色,既喜且忧,回道:“河朔大军渡过渭水了……”

“当真?”杨彪神情大震,看着杨琦,一时连天子在侧都忘记了。双方在渭灞间对峙不过旬日,盖军就突破韩遂十数万大军的封锁,杀入京师,行动何其速也。

相比于杨琦的复杂心情,马、盖两家渊源甚深,是以马宇喜多忧少,出言说道:“未有确凿消息,但现今传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无不议论纷纷,加之韩公于司徒府紧急召见麾下文武,诸城门守兵也是警卫森严,如临大敌,料来此消息必然无假。”

“嗯,这么说来的话,那……”杨彪面色凝重,微微颔首,偶然间瞥见天子刘协浑身颤抖,那双镶嵌在稚嫩脸上的明亮眸子,浮着一缕挥之不去的恐惧之色。呼道:“陛下……”…。

刘协听而不闻,眼中渐渐蒙上一层雾气,手脚越发抖得厉害。从出生起,他的生命就时刻受到何皇后的威胁,九岁以后,更是亲眼目睹了一场又一场血腥杀戮,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每晚都做噩梦,以致彻夜难眠。这样动荡的日子,看不到停止、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希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委实太过残酷,刘协没被逼疯,已是祖宗保佑。

“……”杨琦、马宇面面而觑,尽皆默然。他们都是任侍中经年者,尤其杨琦,早在先帝时代,便入身宫墙,随侍左右,天子刘协经历过的事情,他们同样经历过,连他们这些大人都不敢说能够承受得住,何况是尚幼的天子。

“陛下……”杨彪又呼道。

刘协终于回过神来,无助地望着老师,说道:“杨师,我……”

杨彪不由动容,径直来到刘协身边,暖声言道:“陛下,无须害怕,记住,您是天子、是人君、是天下之主,没有人敢于伤害你,无论他拥有怎样滔天的权势,否则天下虽大,无有立锥之地。”

刘协略显茫然地点点头。

杨彪暗叹一声,心里默默地想道:“骠骑将军,会挽救如临深渊的天子吗?会挽救日薄西山的大汉国吗?”。

被杨彪乃至全长安士民念及的盖俊,此刻正站在霸水河畔,周围甲士环立,文武相从,犹如君临天下的王者,微微昂首,俯视着西方,目中隐隐有光华流动。

成功了,荀攸的计策成功了,盖胤、庞德没花费多少工夫,便成功渡过渭河,几乎全歼韩军北路人马,杀联军主帅杨秋,擒副帅胡轸,斩中郎将、都、校尉十一人,其中包括名声赫赫的梁兴、郭汜之辈,获首五千余级,收降三千余众,成果之丰,远超想象。虎圈大营一破,北大门立时大开,将长安直接暴露在盖军的铁骑下。

“韩遂老贼,面对如此局面,你会如何选择呢?是缩回西凉,还是死保长安?我倒是希望你不要那么快跑路,你我之间,还有一些帐要清算清算……”盖俊下意识搓了搓拇指上的骨韘,嘴角含着一丝玩味的笑意,目光却是无比清冷。、

盖俊回头望向身后的贾诩、荀彧二位谋主,问道:“文和、文若,你们说,韩遂老贼,是战是退?”

贾诩、荀彧相视一眼,后者谨慎地道:“韩文约未必肯就此罢手。”

贾诩轻轻眯起狭长双眸,点头附和道:“长安城下,当有一番争持。”

盖俊冷冷一笑,说道:“不退更好,合孤心意,正好将逆贼尽数诛绝城下,以警世人。”当董卓败亡的消息一经传入河朔,盖俊对此早有准备,即刻挥军十数万众,分三路而进,盖俊自认兵强马壮,军势鼎盛,不管是董卓余孽,还是长安朝廷,皆无力抵抗,入主西都,职掌权威,可谓水到渠成。万万没想到韩遂突然横插一杠,把本来属于他的成果窃为己有,不杀此獠,盖俊岂能甘心?

荀彧见盖俊似有轻敌之心,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历史上多少人因为胜利即将到手,轻视敌人,从而导致失败甚至败亡,沦为后人眼中笑柄,荀彧不希望盖俊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乃正义严辞道:“韩文约素来强韧,心志过人,将军切切不可大意。”

“大意?”盖俊摇了摇头,他可没有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说道:“文若多虑了,为戮韩遂老贼,一战解决大患,孤会打起十二分精神,绝不会给老贼半点可乘之机。”…。

荀彧见盖俊这般说,方才放下心来。扭头望向稍远端,只见一批批玄甲骑士、精悍步卒,排成不见首尾的长龙,借由桥梁,跨过霸水,一拨拨开赴对岸。麾下有此雄兵,只要主帅头脑不发昏,此战可以说有胜无败。

念及即将跟随盖俊,兵进长安,解救天子,荀彧大感振奋,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骄傲,假若他去年拒绝盖俊邀请,坚持前往冀州,袁绍或许会以知名之士待他甚厚,可又怎及盖俊对他的信任有加,大权尽付?何况荀彧志不在一州,甚至关东对他来说,亦显太小,他的志向是天下、是国家、是社稷。盖俊是不是救世之人,荀彧如今尚不敢肯定,但他却是最接近的人,比所有人都接近。

比起荀彧,贾诩无疑感触更深,他是看着盖俊一路走来,从知名少年成长为盖世名将,而盖俊初临并州,就半强迫着将他绑上河朔战车。贾诩也不负所托,其内则屯田安民,协调官吏,其外则进计献策,横扫诸侯,帮助并州一举摆脱动乱贫困之状,成为天下少有的安宁富庶之地。然而任贾诩如何聪明冠世,智慧若神,也没想到,盖俊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便已接近巅峰。

其余诸人,亦是不免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远方,忽有大火,冲天而起,与红日争辉。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