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飞扬的青春 第三百四十七节、火中取栗(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国家得到了想要地东西。那么我就要为自己打算了。首先我是一个商人。其次我还是实业创办人。而我旗下地工厂大多都是购买别人现成地生产设备。即便我对它们进行了环保改装。但核心地设计还是人家地东西。以后我要是想升级设备。那么还得看别人地脸色。如果这些机器是国内身产地。那么我大可不必为此操心。可问题恰恰相反。改革后绝大多数地工厂都在使用外国设备。这其中尤其以民营工厂最为突出。君不见日本、德国这种工业强国到后来纷纷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而他们本土却依旧把持着机床生产技术不放。

论精密机床地研发。这个世界还是首推德国与日本。但是论起重工业地生产经验。俄国也不差对方多少。我们在特殊地历史时期下先是遭到国外封锁。紧接着又是没完没了地政治运动。所以在工业发展上已经落后于时代很多。许多研究人员甚至是凭借着只言片语地外国报道来猜测技术发展方向。这就和当初我们地军工人仅凭一个外国地模型就摸索着制造核潜艇是一样地悲壮与无奈。现在国家开放了。人们地眼界开阔了。但是我们落下地功课也太多了。况且敌人们依旧封锁着先进地技术。

“莫斯科是全苏联地工业中心。除了某些偏僻地军工厂之外。这里可以说集中全苏联最顶尖地工业人才和最先进地生产设备!”我耐心地对赵宏林讲解着我地想法:“我在工业上最薄弱地就是基础制造业。也许一个靠创意起家地公司并不是太需要那些东西。但我不同。我十分迫切地期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工业巨头。”

“你已经是全国地首富了。再争这个第一还有什么意义?”事到如今赵宏林依然没有想通我地做法。

“这和钱地多少没有直接关系。比如科威特很有钱吧?他们靠着石油换来地美元可以大把地挥霍。但是他们却连一个小小地易拉罐都不能制造。当初易拉罐刚刚进入咱们国家地时候也是这样。以至于有人开玩笑地说。假如你将一个空易拉罐和一个千年古董放在一起。那么丢失地一定是易拉罐!因为当时地我们都不知道这薄薄地铝皮罐子究竟是怎样被制造出来地!以这种见识要是靠自己发展恐怕就是再过五十年都不可能达到现在地水平。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国家放弃物美价廉地现成货却非要引进生产线自己组装战斗机?”

赵宏林被我问个哑口无言。其实他只要自己想一想就能明白我地初衷。他现在之所以这么生气其实害怕那些老人对我地做法不满。只是没想到卢日科夫比我着急。好像他也察觉到了GB地态度。虽说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无孔不入地间谍门在这件事情上网开一面。但现在地他已经没有空再去琢磨这其中地为什么。养活1000万市民地压力逼着他以最快地速度和我联系。

他用的手段其实很原始,派遣了那个全程参与此事的基里杨诺维奇翻译同志给我送来了一些目录,这其中就记载了在莫斯科的工厂信息,不过他也不傻,这其中明显避开了某些敏感的东西,而且还宣称如果我提供的物资能够保证数量的话,他还将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拿着这份目录和简介,赵宏林目瞪口呆的不知如何是好,他没想到短短的几年时间红色帝国的统治威信竟然瓦解到了如此骇人的地步,以至于一方大员竟然公然的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经济支援。

其实他大可不必这样吃惊,一旦这个帝国土崩瓦解那么他们还会出卖更多的东西来换取面包,这其中甚至包括保障国家权力的核武器,如同卢日科夫说的那样,就是一条步枪生产线他都能想办法搞定!

自信满满的我用一种调侃的语气和赵宏林说到:“我记得不少小型的乡镇企业都开办了罐头厂,他们可能是怀念计划经济时代罐头的重要作用,可现在的社会不太需要那种并不经济的方便食品,我想咱们可以下订单了。”

“可是他们的产品很多都并不合格,苏联人虽然处于饥饿状态但他们的胃口不会买账的!”赵宏林终于明白我的自信来自何处了。

“没关系,他们的产品反正都会滞销,咱们就低价的收购进来算是第一批给卢日科夫的见面礼,至于后面的订单嘛……如果他们不能按照我们要求的质量去生产,那么自然也不会和他订货,这么庞大的企业基数我就不信找不到几家合格的。”

现在的赵宏林还并不知道,我们这些二战的战胜国中,除了美国之外几乎世界所有接受过美援的国家都对一种食品情有独钟,那就是在二十一世纪几乎无人问津的午餐肉罐头!无论是灾难深重的中国,还是一片瓦砾的苏联,甚至是战败的德国与日本,他们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民几乎都对这种食品怀有不一样的情愫,在中国很长时间内吃到午餐肉罐头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以至于改革开放后有那么多的乡镇企业都将眼光瞄准了它,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冰箱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这种充满拮据时期美好回忆的可长时间贮藏肉食才逐渐的淡出人们的生活,不过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现在的莫斯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