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五十一章 好莱坞是这样滴(保底一)(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一旦挑到中意的剧本了,那好,这时候演员和导演就已经有了,因为这个剧本就是由经纪公司配好的,里面的角色由谁演、由谁导都分清楚了,电影公司只有选择拍和不拍,没权利更换演员和导演。所以说在好莱坞,主流影片并不是由电影公司发起的,而是由掌握了所有大牌编剧和大牌演员的经纪公司来决定,到底这个剧本要不要拍摄,但经纪公司没有拍摄权,想拍就要交给6大电影公司。

在好莱坞所有的大牌电影演员、导演和编剧,全都签约在10家大经纪公司名下。这些经纪公司为了让这些人才更科学的体现出他们的能力,还通过一系列统计手段弄出来一套评价演员、导演和编剧票房号召力的公式,然后把演员、导演和编剧分级。

这个级是怎么分的呢?很简单,就按照过去三年间你参演的影片、执导的影片、编剧的影片票房来当主要依据。其中单块屏幕过万的,那就是明星演员、导演和编剧,你说我5年前得过奥斯卡奖,这两年休息了,对不起,活该,只看近三年的数据来决定的你的身价,三年半之前的数据都不看,就这么残酷。一般在好莱坞,大制作电影的拍摄周期是一年半,也就是说就看你近两部电影的票房。单块屏幕票房过万了,你就可以拿顶薪,你就是一线巨1星,没达到这个标准,你就是二线明星,就当不了大制作影片的主角,当了也拿不到顶级片酬。别和我提以前怎么怎么样,没用!

这么分级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只有一个。就是让演员、导演、编剧别因为钱去胡乱接剧本,更别去拍摄那种低成本片子。这既是对演员、导演、编剧负责,也是对投资人和观众负责。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对这条规则很好的诠释,好莱坞著名男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因为个人经济原因,不得不去接拍了烂片,票房一落千丈。然后他就再也接不到大制作的好片子了,因为经纪公司直接把你的级别调低,除非有电影公司愿意调低预期票房、被保险公司卡主拍摄预算、甘愿冒极大风险、就非得找他拍摄,否则他将越混越惨。很难翻身。

其实就算这6大电影公司愿意找他拍摄影片,也是不太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发行方、也就是电影院线限制着你的投资额度呢。电影院线限制电影公司的投资规模?没错,就这么怪异,产业链的最后环节反过来限制产业链的初始环节,但是你仔细琢磨吧,老美还真是有智慧,这一招绝了。

剧本有了、演员有了、导演有了、电影公司也有了,咱就开拍吧!慢着。还不成呢,因为还没投资呢!没钱谁给你拍啊?这个钱从哪儿来呢?主要途径分成了两大块,一块叫预销售、一块叫融资。按照美国保险法的规定,电影拍摄之前。预销售金额必须占总投资的30%以上才可以继续进行融资活动,否则保险公司拒绝为这部电影投保。而没有投保的电影,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编剧工会是禁止自己会员去参加拍摄的。说白了吧。预销售不到投资额的30%,你这个电影就拍不成!

啥叫预销售呢?就是电影公司拿着剧本去找几大院线经理。让院线经理们给这部电影估个价格,谁出价儿高就归谁放映了。有点像拍卖,他们行业里叫bid。假如说院线经理觉得你这部戏最终放映就能获得一亿美元票房,那好,他就会预先支付你30%的预售款,而你这部戏的投资额,也就是一亿美金。

这个规则也挺有意思吧?合算绝大多数好莱坞大片儿并不是大家先决定投资几个亿去拍摄的,而是通过一系列规则的流程,很理性的倒推出来一个投资额。这样做的目的同样很清楚,就是要保护各方的利益,不会因为某一方的判断失误而牵扯到别人,说白了就是谁也别想拍脑袋做主,即便你有钱,你说了也不算数。

有没有例外?有!比如说像《007》这种版权不在经纪公司、不在电影公司里的大制作电影,那就是由版权方自己找人编剧本、自己找电影公司去bid了,这种特例允许,但不常见,一般都是那种用漫画、动画片改变的电影,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版权方往往是那些漫画公司,他们会有他们另一套操作方式,这里就不多说了。

当制作方拿到这30%预售款之后,这部电影还是不能拍,你还得拿着这份预售合同去专门给电影公司贷款的银行申请贷款,这种银行会贷给你预售合同金额60%的贷款。如果按照预售款是3300万美金来算的话,银行又会贷给你1800多万,直接用你的预售合同抵押。现在制作方手里就有差不多5000万美金了,然后你还要再去做一件事儿,就是去申请退税,你打算在哪个州当拍摄地,就去哪个州退税,把消费税拿回来,这样又能拿到最少9%左右的税金。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