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在宁夏并没有呆多久,皇帝继续西行。
此时已经进入十二月,西风凛冽,皇帝却仍然前往兰州。
沿黄河而行,冰天雪地,不过都是御营精锐,也没有带什么宫人太监妃嫔们,所以行军并没有什么问题,皇帝也是骑马而行。
皇帝骑在马上,马鞭遥指黄河。
“现在是冬天,到了开春后,由兰州上游的刘家湾可通航到前套振武的河口镇,黄河中游这三千二百里可通航运,到时这甘肃、绥远连接,上游的河湟、下游的三套,粮食便可自足,都不需要关中平原再转运粮食了。”
文安之也非常赞同皇帝规划的黄河中游航运计划,三千二百里啊,从兰州到归化,沿线建船厂、码头,把宁夏、九原、包头、绥远等连接起来,意义重大。
“从兰州上游永靖到靖远县五方寺之间,有大峡、小峡、五兄弟、一老老等险要,这河段只能通行木排和皮筏,不能行驶木船。五方寺经中卫、金积、灵武而至宁夏,中间隔有黑陕等险阻,船只通行亦相当艰难,需要建码头分段分船运输才好。只有从宁夏再往北,经过罗而至石嘴子,河面才进一步开阔起来。”
宁夏到归化是可以全线通航的,而宁夏到兰州,有不少险峡,但采用皮筏子、木排等分段航运,也是可以的,只要建好码头,再进行分段转运,其效率仍是远超过陆路运输,只不过只能顺水而下,逆水就不行了。
黄河从发源地到甘肃兰州上游永靖刘家峡,蜿蜒行进在众多山岭之间,大约有两千多里的河段落差极大,不仅水道浅峡而且河床比降大,两岸人烟也稀少,没有什么水运价值。
而从永靖到兰州的黄河干流,和两条较大的支流湟水和桃河的下游河道,有初级航运的便利,不过这些河段也仅限皮筏、木筏由上而下,并不能上下通行。
这一段的河湟谷地是西北仅比关中平原、河套平原小些的河湟坐地,非常肥沃的塞上江南,明代时,湟水下运的有粮食、青油、木料以及煤炭,自桃河下运者,则多是木料。
湟水从西宁以下,到兰州五百里,都可以通皮筏木排,既可装运粮食、皮毛、木材、煤炭,也能间载旅客。
宁夏北面石咀山,这里往北的黄河十分平坦宽阔,可以上下通航,因此朱以海之前特意跟鄂尔多斯汗提出在此设立石咀山镇,在这里建船厂,建航运中心,并成为重要的互市交易中心。
以后来自鄂尔多斯的羊毛、药材,来自宁夏的盐,都在这里交易和集中,经磴口、包头运抵河口,立冬到次年清明,可以通航七个月。
绥远的河口镇,可以直接连接大同,大同通太原或张家口,接京津。
另一头石咀山通宁夏、兰州,甚至西宁,青海。
皇帝很看重黄河水运,归根到底还是通则达,通则富,后世人人都知道的一个口号,要想富先修路,而大河水运,那可是上天赐予的致富高速路,都不需要修就是现成的。
沿河建成一个个河运码头城镇,既是内河航运物资的中转和集散地,也可以联通陆路运输。
货通天下,互通有无,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光靠封闭自给自足是不现实的,更富不起来。
特别是西北这样的地方,本就相对落后一些,虽也有河套平原、关中平原、河湟谷地、河西走廊等,但其它多数地方,其实还都是黄土高原啊、沙漠啊、戈壁等地,必须要联通起来。
鄂尔多斯是半干旱的草原沙地,那里放牧为主,产皮毛奶制品这些,也产蘑孤等,再比如陕北缺水干旱又少粮田,但盐池也多啊,甚至陕北的煤炭也是很有名的。
同样的,河湟谷地不仅自己本身有肥沃的河谷地,是塞上江南,他还是通往青藏的重要通道,这里隋唐时就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支线,发展贸易是重点。
河西走廊更不用说,这可是丝绸主线,交通西域。
中原的大运河修建后,运河沿岸兴起了多少市镇码头,明代的运河线上,扬州、临清等沿河大城,甚至超过那些省城。
现在的石咀山、磴口、包头、河口这些地方,皇帝刚划下来要筑城屯兵建码头,之前因为蒙古人占据着这些地方,好多地方都只是个荒地,可只要航运通起来,那么以现在的西北统一的大盘,这些码头很快就能兴盛起来。
包头就是在清朝才成为了黄河上游的皮毛集散中心,从一个小村子变成了商店一千多家,年贸易额达五百多万的大市镇。
河道既能成为货物通道,也能成为信息通道,既能把货物联通集散,带动上下游,也能带来税收,税收又能富民、供军,形成良好的闭环。
归根到底,朝廷要想控制稳固西北边地,必须屯驻重兵,但驻军养兵要很多军费,如果不能就地供给物资,甚至提供军饷,那么就必将难以持久。
大汉代到隋唐再到明朝,对西域始终难以长久控制,最大问题还是太过遥远,鞭长莫及,而这个遥远,最关键的就是交通不便,是物资的投送困难。物资难以快速转运,便限制兵力的投送,也就影响军事上的控制。
河西走廊虽然是一条天然通道,可终究是人拉马驮数千里之遥,不如河运便利快捷。
如果能在西域完全自给自足,可以供给更多军队,保证粮饷充裕,倒也还是可以维持的。
西域的那些小绿洲不足以维持大规模的驻军,除非拿下尹犁河谷,不拿下尹犁河谷,就算控制了天山南的几大绿洲都还不够,要么把葱岭以西的费尔干纳盆地拿下。
费尔干纳与尹犁河谷两个取其一,则中原王朝就能在西域维持强大的驻军,甚至迁移大量移民,可以达到汉人超过其它土着,成为主体民族,这样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
若仅依靠河西走廊的粮食供应,是不够的。而哈密、吐鲁番这些绿洲盆地,也支撑不起太大体量规模。
现在叶尔羌汗国就占据着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他们也一度占据了费尔干纳盆地,还曾经占据过尹犁河谷,只是如今被和硕特部占据着。
朱以海想拿下西域,也计划着将来控制尹犁和费尔干纳,不过现在他首先要把陕甘安稳,然后一步步西进,要真正控制西域最关键的还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还必须有足够的汉人移民过去才行。
从陕甘到玉门、敦煌,再到哈密、吐鲁番,然后沿着塔里木河,库尔勒、库车、阿克苏、乌什、喀什、和阗等一路过去,要移民殖民。
从汉代到唐代,其实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移民力度还是很大的,唐代的长征健儿等,但最终都随着中原王朝的衰弱,而那些西域的汉儿最终被胡人统治,甚至被他们同化。
说到底,还是数量太少。
主要靠军屯,当驻军主力回中原后,少量的驻军和移民根本抗不住那些游牧民族,唐朝安史之乱,安西军回中原再没回来,河西走廊失守,与中原隔绝消息,数十年后,那些留守安西军都成了白发老兵,苦苦的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屯点,还在盼着中原大唐重返安西。
连大唐换皇帝换年号他们都不知道。
准噶尔历史上曾经统一西域和青藏,但对抗清朝几十年最终还是败了,归根到底还是他们人口太少了,加起来总共才七八十万人口,又如何敌的过占据中原,拥有亿万汉人做支撑的清廷呢。
如果朱以海将来能够往西域移民一百万,那基本上就能保证西域牢固了,若是能够移民二百万,谁也别想来抢夺,到时就能雄视西域,甚至还能把哈萨克等都给干服了。
······
“陛下,北京急奏。”
内奏事处副太监庞天寿将一盒刚送到的奏折捧来。
朱以海示意他放下。
泡了壶茶,然后开始批阅奏折。
这些奏章有留守总理大臣上奏的,也有留守内阁上奏的,也有太子和东宫官员们上奏的,自然也还有六部、五军都督府等上奏的。
大小事务都有。
皇帝关注的还是太子的奏章,仔细看了几遍。
太子对河南罢考事件做出了处置,先杀范逊、丁启相,还要杀丁启睿、丁魁楚、丁启光叔侄三人,甚至还要将郑三俊、侯恂、侯方域一起定罪处置。
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让太子处置,想看看太子的能力,结果不料太子不仅敢杀人,还敢直接对东林复社这些大老动手。
十五岁年纪的皇太子,真是让人意外。
喝了壶茶,朱以海叫来了随驾的内阁、总理大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