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从WEGA到STAR,40亿花的究竟值不值?》
在这篇充满舆论导向性的标题下方,正文部分大概用了三段话的篇幅,从客观的立场对STAR仿星器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不过,这所谓的客观性,也只延续了不到五百字而已。
甚至于即便是这五百字的内容,也只不过是为了这篇预设立场的文章做铺垫。
看到这里,陆舟饶有兴趣地抬了抬眉毛,不禁有些好奇这位周院士打算干些什么,于是顺着文章的正文部分继续往下看去。
很快,他便看出了里面的门道。
简单的来讲,这篇科学评论文章的大意无非两点。
首先是泼了一盆冷水,以科普的角度指出1秒钟的等离子体约束时间,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根本不具备任何新颖性。
再然后便是巧妙地运用春秋笔法,突出STAR仿星器工程到目前为止所做的工作,不过是花了40亿RMB,从别人的手中买了台“二手货”回来。
至于全文的中心思想,除了将仿星器的技术路线批判一番之外,还不动声色地给他扣几个“好大喜功”、“浪费国家资源”、“影响国家发展可控核聚变事业”的高帽子。
至于周院士为什么这么做,陆舟也能猜到。
无非是想在他“羽翼尚未丰满”之前敲打他。
毕竟国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投资是有限的,分到陆舟头上的多了,分到他头上的自然就少了。
至于这种有没有用?
用处还是有一点的。
有大牛署名的评论性文章,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高层的决策。
更何况这篇文章还不是一般社评。
而是他周承福,ITER华国项目组负责人、华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负责人写的。
若是没什么名气的学者,单凭着这篇评论文章的份量,说不准就被拍死了。
至于陆舟……
影响可能有,但相对有限。
诺贝尔奖的光环便体现在这里。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般人也不值得周承福拉下脸去写这种东西。
“写的不错。”陆舟笑了笑,见手中的报纸翻了一页。
看到陆舟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写的不错”,盛宪富忍不住道:“您就不生气吗?”
STAR项目组的技术骨干都是中青年学者,无论是李昌夏教授还是盛宪富教授,都只有三十多岁而已,会沉不住气是很正常的。
毕竟要是能沉得住气,懂明哲保身的道理,也不会投奔到他这边来了。
预料到他会这么问,陆舟笑了笑,不在意地说道:“你看潘老院士生气了吗?”
“不知道……可难道我们就这么算了?”盛宪富忿忿不平地说道。
“不然呢?写一篇科学评论文章把托卡马克批判一番?然后再把大半个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专家都得罪一圈?”将报纸扔在了一边,陆舟随口说道,“那我还搞什么研究,去报社那边报道算了。”
其实真要做也不是不行。
如果尚未解决的问题就算黑点的话,那么任何技术路线都能找出黑点。
就比如托卡马克是外磁场与等离子体电流产生的磁场耦合,这就相当于将上千万安培的电流运行在一团不稳定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湍流的导体上。
像是扭曲模、磁面撕裂、磁岛等严重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而造成的后果,也远远要比仿星器危险的多,严重地可能导致设备损毁。